close

其實我一直都很注意癌症相關的新聞

畢竟周邊有一些親朋好友都健康出狀況了

有時後想起來真的很怕

今天又看到這則新聞

居然連大腸瘜肉都有進化版了@@

 

<大腸內的隱形速爆彈>

大腸癌初期幾乎完全沒有症狀,不易被發覺。即使有排便異常情形,亦常被民眾忽略或自行服用成藥了事。據統計,竟有高達20%的大腸癌患者,一被檢查出罹癌時就已屬晚期,痛失及早治療的機會。

目前針對五十歲以上民眾,國家有補助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,如果檢驗結果為陽性,即建議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。

但糞便潛血檢查的準確率有其侷限性,如果受檢者有痔瘡、血尿、或是生理期,都會使檢驗結果呈陽性。檢查出陽性不一定代表罹癌;陰性也不能百分百保證沒癌。更積極準確的檢驗方式,是透過大腸內視鏡檢查。

大腸癌大多由瘜肉變成,一般瘜肉癌化需要5至10年,大腸發現凹陷型黏膜病變,很快就癌變,並進入深層癌轉移,相較於一般瘜肉很難察覺,必須仰賴事前清腸是否乾淨、檢查醫師的經驗與細心、內視鏡的放大加NBI(窄頻電子染色)功能,才能發現。建議高危險群最好每年都做一次放大加NBI的大腸鏡追蹤,積極預防。

一般臨床發現瘜肉時,會先取一小塊切片做病理檢查,確定有癌細胞再進一步處理。然而,有時在瘜肉某定點切片雖為良性,但癌細胞其實是在瘜肉的他處,導致誤判。有時瘜肉太小,切片後還留有細微殘存,等病理報告確認為惡性;想再回頭找該處殘存癌時,卻太小找不到了。其實第一次就要完整切除整顆瘜肉(TotalBiopsy),不遺漏任何殘留病變,杜絕上述窘況發生。

凡四十歲以上、家族裡有大腸瘜肉、大腸癌病史,或罹患糖尿病、過度肥胖、血便、喜吃熱燙、油炸、甜食、菸酒不離身、不愛運動、常熬夜的民眾,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。提醒民眾無論是否出現不適症狀或排便異常,最好都要定期接受大腸內視鏡,以期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。

(本文引自台灣新生報    作者:京都府立醫科大學博士 劉輝雄    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粉紅小桃 的頭像
    粉紅小桃

    粉紅小桃

    粉紅小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